绮乐网

孔庙国子监博物馆:历史与文化的融合,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魏乐热点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位于北京,是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的所在地。这两座建筑相伴而立,形成了“左庙右学”的独特格局。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见证了中国的教育发展和文化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国子监被改建为首都图书馆,而首都博物馆则在孔庙内建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座场馆的社会影响逐渐提高,为了满足现代化的服务需求,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它们迁出。于是,孔庙与国子监“空”了出来,为新的历史使命做好了准备。

修葺一新的孔庙与国子监合并为一个博物馆,重新对外开放。这座博物馆承载着收藏、展示以及研究的重要责任,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持了原有建筑风貌的同时,博物馆还增加了诸如科举演变过程等主题展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在孔庙内,有一株名为“触奸柏”的古柏,传说明代奸相严嵩曾在此树下遭受狂风骤起、柏树枝摇动的惊吓,仓皇逃走。这棵古柏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枝繁叶茂,挺拔苍劲。此外,大成门内两侧有石鼓十枚,为清乾隆年间仿照先秦石鼓刻制而成,被誉为“国中之宝”。

崇圣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庙,位于孔庙第三进院。殿顶采用绿色琉璃瓦,与大成殿之间有崇圣门相隔,独成一体。现崇圣祠用于展演《大成礼乐》乐舞,为游客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

孔庙国子监博物馆:历史与文化的融合,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十三经刻石”又称“乾隆石经”,是儒家的13部经典著作。这些刻石共有189座,原存放于国子监东西六堂,后于1956年移至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这些刻石是研究儒学的珍贵史料。

辟雍殿是中国现存的古代“学堂”,是古代皇帝临雍讲学的场所。这座殿宇位于国子监的中心位置,平面呈正方形,深广各17.7米,每边三间面阔,三三得九,意为九州。辟雍殿的四面辟门,四周环以回廊和水池,池周为汉白玉雕护拦。水池的水来自外院的东西各挖一眼水井,井上盖有亭子,称为“井亭”。水井挖有暗沟,分别通往里院的东、西三堂后引入的璧池。池上架有四周石桥,通向辟雍四门,构成周代“辟雍泮水”之制,以喻天地方圆,传流教化之意。

馆藏文物方面,乾隆石鼓是清乾隆年制。石鼓共十枚,乃清乾隆时期据周石鼓当时所遗数百字重加辑纂刻成。每枚石鼓作一章,共十章,生动地描述了周秦王侯围猎的整个过程。此外还有青铜器文物四类,包括乐器类、食器类、酒器类、祭器类等。其中乾隆二十六年碧玉描金龙纹特磬是清乾隆年制的文物之一。这是一枚碧玉质地的特磬,声音清亮,体型硕大。前镌乾隆御制铭文132字,后镌“特磬第十·南吕”及琢器年款共33字,字体为描金篆书。前后绘饰描金二龙戏珠纹,顶部有穿孔利于绳挂。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被命名为东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教育发展以及传统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博物馆还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