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乐网

如饥似渴:曹植与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闻人家热点

曹植与“如饥似渴”:一段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如饥似渴:曹植与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在三国时期,曹操的权力巅峰之下,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异常激烈。曹操原本有意立才华横溢的曹植为太子,这一决定却激起了长子曹丕的深深妒意。当曹丕终于登上王位,他对曹植的打压与迫害便接踵而至,甚至三次变动曹植的封地,以示自己的权威。

223年,曹丕命令曹植、曹彰、曹彪三人前往京都参加朝会。然而,曹植因故未能成行。面对这样的情形,曹植选择以一道奏章向曹丕表达自己的歉意,其中写道:“迟奉圣颜,如饥似渴。”这句话中的“如饥似渴”,用以形容他对于见到曹丕,表达自己忠诚的急切心情,就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成语“如饥似渴”便源于曹植的这篇《责躬》。它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对于某种强烈愿望的生动描绘。在句子中,它可以作为谓语、宾语、定语或状语,展现出人们对于某事物的迫切追求。

与“如饥似渴”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如渴如饥”、“迫不及待”、“手不释卷”等,都表示对某事物的强烈需求和急切心情。而与之相反的成语,如“不慌不忙”、“弃若敝屣”、“四平八稳”,则表现出一种冷静、淡然或者满不在乎的态度,与“如饥似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标签:如饥似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