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乐网

山东快书网:探寻百年艺术传承,领略快书魅力

令狐纪热点

山东快书,这门源于中国山东省的传统说唱艺术,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其发源地主要集中在临清、济宁和兖州一带。关于它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包括刘茂基、赵大桅和傅汉章等人的说法。这些传说赋予了山东快书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刘茂基被认为是山东快书的创始人之一,他生活在明万历年间,祖籍山东临清。他因不得志的武举人生涯,流落乡间,采集当地流传的武松故事,编成山东快书进行演唱。他的表演方式非常“土”,没有华丽的服装和乐器,只是斜披一件大褂,手里敲打着两块瓦片。但他有一手绝活,那就是武功架子的表演非常好看。刘茂基的《武松传》也成为山东快书的基本剧目。

另一位重要的创始人赵大桅,是清咸丰年间的山东济宁人。他是一位落魄文人,因生活所迫,开始卖艺为生。他将武松的故事编成顺口溜进行演唱,并吸取了山东大鼓的“窜铜腔”,形成了早期的山东快书。赵大桅使用梨花片作为伴奏乐器,后来演变为山东快书的鸳鸯板。

然而,傅汉章被公认为是最早演出山东快书的艺人。据传,他得到了李长清的《武松传》,并潜心研究,加以充实发展。在道光十九年的曲阜林门会(孔林前春秋庙会)上,傅汉章正式进行演出,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山东快书网:探寻百年艺术传承,领略快书魅力

山东快书的发展与演变,与临清、济宁等地的运河文化紧密相连。这些地区是当时商旅云集、经济繁荣之地,为山东快书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同时,梁山好汉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为山东快书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东快书逐渐从农村走向城市,形成了山东省内和省外两支发展脉络。在山东省内,尤其在鲁西南地区,山东快书活跃于广大农村集镇。而在省外,它沿着长江向东南方向发展,先后进入了武汉、徐州、蚌埠、南京和上海等地。高元钧、戚永立等名家都曾在这些地区表演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山东快书的听众逐渐减少。解放前夕,其发展已岌岌可危。直到50年代初期,高元钧等人的努力推动下,山东快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发展。他不仅在北京等地表演获得巨大成功,还主持了多期山东快书培训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山东快书在全国的传播。

山东快书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感强,七字句为主,配合独特的伴奏乐器——鸳鸯板。演员在表演时注重“手、眼、身、步”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演风格。2006年05月20日,山东快书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肯定了其在中国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标签:山东快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