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乐网

耳石病”揭秘:眩晕背后的“石头”真相

薛阳健康

耳石症,一个在耳鼻喉科领域常见的名词,它还有一个更为通俗的名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那么,这个听起来有些复杂的病名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医学奥秘呢?

1、我们要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而内耳中藏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系统——前庭系统。这个系统负责维持我们的身体平衡。其中,前庭感受器由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构成,它们都是保持我们稳稳当当的“功臣”。

然而,当人体受到各种原因如外伤、缺血、感染或劳累的影响时,半规管内的碳酸钙碎屑可能会脱落,互相粘合形成团块,这些团块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就像石头一样,因此得名“耳石”。当头位改变时,这些耳石在重力作用下滚动,刺激半规管,从而引发强烈的眩晕和眼球震动。

耳石症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特发性耳石症,也被称为耳石病;以及继发性耳石症,这种类型的耳石症常常继发于梅尼埃病、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疼、头部外伤等疾病。

耳石病”揭秘:眩晕背后的“石头”真相

值得注意的是,耳石症多发生于中年人,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其发病特点为突然性,且症状的出现常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的变化紧密相关。当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患者会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则发生在头位变化后的3~10秒之内。眩晕通常持续60秒以内,可能伴随恶心及呕吐。眩晕的症状可能会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患者可能无任何不适,或有轻微的头晕感。有些病人在眩晕发作后,可能会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对于耳石症的治疗,复位后的护理同样重要。为了避免复发,患者应尽量保持头位直立,避免使用患侧卧位,减少头部剧烈活动或猛烈转头。此外,尽管患者需要休息,但适度的下床活动也是被鼓励的,这有助于促进康复。

耳石症虽然症状明显且令人不适,但只要我们了解其背后的医学原理,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便能有效应对这一挑战,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

标签:耳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