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乐网

永生的眼睛:备课的启示与实践

苏霞教育

备课,作为教学的基石,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在面对思想性强的课文时,如何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得到真正的启发和教育,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挑战。

我意识到,如果按照常规的讲解、分析、讨论方式进行,学生可能会觉得空洞、难以理解。因此,我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在上课之初,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钻石、母爱、宇宙等。然后我告诉他们:“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有许多可以永恒的东西,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懂得利用并让它得以永恒。”看着学生疑惑的表情,我继续说:“我来念一篇文章,你们听后一定会有所启发。”

我选择了一篇关于心脏捐赠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描述了一个心脏如何四次被捐赠,为四个濒临死亡的人带来新生,并为他们及其家庭带来幸福和快乐。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学生,让他们对器官捐赠有了新的认识。

随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器官捐赠的相关知识,包括一些国家的捐赠制度。尽管我们黄石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器官捐赠机构,但许多热心的黄石人都有捐赠器官的愿望。这些铺垫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有了这些准备,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很快融入课文,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一句话“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别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永生的眼睛:备课的启示与实践

学完课文后,我进行了一项调查,询问学生对捐赠人体器官的看法。全班一致表示了对捐赠器官做法的肯定,并表示在必要时愿意捐赠自己的器官。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我深感欣慰。

这节课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学生掌握了字词句的意思和文章的写作方法上,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如何做一个善良、有社会责任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无私奉献的人。而这正是课前铺垫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磨刀不误砍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