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乐网

半夜三更:古代的深夜时间与现代时间的对应关系

皇甫雁生活

深更半夜,这个充满神秘与诗意的时间段,指的是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即子时。在古代,由于没有钟表或计时器具,夜晚的时间是如何被确定的呢?这就需要打更人来完成。

古时候的夜晚被划分为五个更次,而深更半夜则指的是三更,也就是午夜十二时。这个时间段通常被认为是深夜,与“半夜三更”是同一个意思。

古代的劳动人民根据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而夜晚的时辰则被称为“更”或“鼓”。

在古代的计时体系中,夜半、鸡鸣、平旦、日出等都被用来表示不同的时间段。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十二时辰制,后来汉代又将其命名为夜半、鸡鸣等名称。这种计时方式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半夜三更:古代的深夜时间与现代时间的对应关系

每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也就是120分钟。而在每更里,每点只占24分钟。因此,“四更造饭,五更开船”就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而“五更三点”则相当于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则相当于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古人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和称呼都不相同,白天说成“钟”,黑夜说成“更”或“鼓”。这一点,从现存的钟楼鼓楼上也能得到印证。在古代,城镇都设有钟楼鼓楼,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都称为“几点钟”。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除夕夜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就是这个意思。

深更半夜这个时间段在古代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夜晚的一部分,更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传统紧密相连的一部分。通过了解古代的计时方式和夜晚时间的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生活方式。

标签:半夜三更是几点